巴山奇崛,渝水遒劲,长江与嘉陵联横交汇,相与托起革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脉脉青山承载着数以百万的崇楼杰阁,干道桥梁似银蛇蟠龙隐介叠出于蜿蜒地貌之中,或是霹雳孥空,或是群趋而下,如同它所穿越的那一段段血雨腥风、气壮山河的发展历程,暮宿风穴,朝持安宁。这座夜雨尤甚的城市已经走过了三千年。新中国以来,它又经历了因商而兴、内迁而盛、改革腾飞的发展道路,在西部地区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今天的重庆,在地理、人文和社会环境上,正形成越来越强的磁场,凸显着不可抗拒的恢宏气度和城市魅力!
这座山水之城,驻扎着一支拥有光荣历史的雄狮劲旅——重庆消防。在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考验中,他们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建设平安重庆构筑了坚实的消防安全屏障,努力践行了“山城人民好卫士”的庄严承诺!站在六十年的历史节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座城市消防事业跨越岁月一甲子的难忘历程、是一幅重庆消防人艰苦创业、负重前行、励精图治的生动画卷。回顾历史、前瞻未来,总队杰构鸿篇,历时三年,编纂了全国第一部城市消防专志——《重庆消防志》(1949-2009),以永久镌刻重庆消防在中国消防史上留下的灿烂一页!
——志书纂修群贤集,千思百辙甫成卷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重庆消防在历史长河中,尤其是新中国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里,把握消防工作的基本规律,积累消防管理的重要经验,无疑值得认真总结和细心梳理。总队党委以历史的责任感和长远的发展观,对编修《重庆消防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全盘指引。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时任总队长傅纪成将军指示:“要修一部好志,将财富留给后人,应组织多方面的人员参加”。总队政委张剑明将军要求:“修志必须去粗取精、注重质量,使其确具史料价值,以利留真存实、继往开来”。
2009年4月,总队召开行政办公会讨论《重庆消防志》筹备方案,决定成立以总队领导、各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编审委员会,下设史志办公室,由司令部秘书处具体统筹。史志办借调在职干部、返聘老干部和外聘专家开展编纂工作。
2009年7月,总队史志办公室成立,司令部谭开东副参谋长、袁修德副参谋长先后担任史志办主任。返聘已退休的原总队“三基”办公室主任丁寿光、抽调基层干部张晓飞、谢玲组成编纂组,具体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及后期修订工作。秘书处彭兴红处长、游先军处长、陶雪莲副处长先后负责史志办日常工作。
2009年8月,史志办将“篇目大纲”报送总队主要领导审核通过,着手具体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史志办进入志书纂写阶段,《重庆消防志》初稿完成。
2011年11月,史志办召开《重庆消防志》征求意见座谈会。出席会议的原总队政委周建修、原后勤部部长刘安友、原防火部副部长权东先、原第四支队政委毛国清、原法规处处长朱登才等老领导对志书成稿提出了补充完善建议。史志办根据各方意见予以修正,再次规范编撰。
2011年12月,总队召开《重庆消防志》评审会。市公安局副局长、总队长傅纪成,政委张剑明及总队在家党委成员,市地志办、军志办和消防协会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2012年2月,经过第三轮修改的《重庆消防志》提交重庆市地志办和军志办审核获得通过。
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总队司令部秘书处(办公室)组织志书最后一轮修订、校稿、装帧设计等工作。
2012年11月,《重庆消防志》正式刊印出版。
三年以来,总队领导对志书编撰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傅纪成将军多次听取史志办工作汇报,组织、参与评审会,审核志书文稿。张剑明政委从立项到总体规划,从框架结构到史实内容,从图片选取到装帧设计,都亲自把关、逐一审定,为志书编纂倾注了大量心血。陈育坤总队长对修志工作充分关注,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史志成书提供了重要指引。陈历军副总队长、李勇参谋长等其他总队党委成员仔细审阅志书成稿并协调支持。可以说,《重庆消防志》(1949-2009),是各方通力合作、倾力配合的成果,更是总队全体党委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步成书看似简,三载光阴不知闲
《重庆消防志》是重庆有史以来第一部记叙消防历史的专业文献,也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部城市消防专志。志书共9章,约40余万字。从体例构造到内容撰述,记载全面、风格考究,集思想性、客观性、记实性和历史性于一体。
张网挈纲,理在方寸。框架体例是建构志书的蓝图。在志书的框架建构、篇目设计上,编纂人员既遵循志书规则,借鉴了军事志篇目设置的成功经验,科学划分门类,详细划分层次,规范章节标准;又不拘泥于传统类群,根据志书特有内容,以事分目,由粗到细;以时分目,由前到后;经纬结合,纵横穿插,创制出符合消防志实际的编纂体例。
搜罗史料,成书有藉。编纂人员对每一份材料搜集都审慎周详,约取所需,力求著述以之为本,不漏疏虞。从市局档案馆借出档案257卷、查阅市档案馆档案1000多卷,借阅总队档案室档案500多卷及现存全部电子文档资料,近百次往返于重庆图书馆、三峡博物馆,并向全市消防部队下发通知、博收史料,走访离退休老干部求证相关历史资料。经多方努力,各项取用之材成为撰述消防史的重要凭藉。
谨守绳墨,撰述史实。编纂人员将搜集完毕的史料,逐一估定价值,理顺关系,对相互暗合之处进行取舍,对史料真伪、或正或误加以辨明,对资料来源、何人撰写、作于何时、是否传闻予以查实明确。待各章节相关资料都已反复推证、校订详明,才开始进行编辑,纂组成文。统稿时,依照“首尾毕具,分部就班”的原则,将全书一以贯之。经过近一年的沉潜写作,各记载以类相从,斐然成章。
精雕细琢,始为尽善。志书编纂,非有谨慎持久之功不能。两年多来,编纂人员对志书容量、排列、层次、标题等篇目体例进行了屡次创修,将大事记置于篇首,完善了序、概述、编后记的行文内容,减少了某些节点归属不当与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为使文风严谨朴实、文字简洁流畅、语句无误,办公室组织全处人员对志书进行了全面审校,保证文字、数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的用法符合国家出版物相关规定,表格设计科学规范、内容要素齐备、形式清晰美观。
——浩然史书风雅集,厚朴条贯出新奇
时光荏苒六十载,弹指一挥间,放置在历史坐标上,刚刚刻下一轮甲子。从1949年到2009年,重庆消防踏上了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跨越发展新征程。一路劈波斩浪、闯险克难、迈向自强,重庆消防人以历史演进的逻辑,以实践发展的自证,以未来为导向的高瞻远瞩谋划,运筹帷幄城市消防建设的战略之路,实现了消防事业充满生机与奇迹的质的飞跃,铸就了“赴汤蹈火、自强不息”的重庆消防精神,开辟了重庆消防创新发展的新境界,为重庆消防续写辉煌描绘了令人击节、催人奋进的新路途!
综观重庆消防六十年历史,就是一部重庆人民参与消防建设、巩固发展成果、共建平安家园的斗争史,就是消防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励精图治、蓬勃腾飞的发展史,更是全体消防官兵攻坚克难、砥柱中流、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英雄史。《重庆消防志》准确记录下了这光辉的六十年,通过它,可以重读擦肩而过的岁月,体察重庆消防事业的历史巨变,可以展望扑面而至的未来,远瞩前景更加辉煌!志书重点记述六十年重庆消防史,根据需要上溯和下延,尤其是对清末、民国消防前志加强了拾遗、补缺,再现了时间大跨度下各历史阶段规模宏伟、影响至远的消防往事,锤炼出史书独具特色的文化根基与时代风格。
珍贵题赠存史阙。志书编纂工作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公安部消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扶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原重庆市市长王鸿举,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重庆市副市长刘学普,重庆市副市长何挺,公安部纪委副书记王沁林,原公安部纪委副书记陈家强,原公安部消防局政委谢模乾,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傅纪成,总队政委张剑明先后为《重庆消防志》挥毫题词,提升了志书存史价值,激励了军心。
史笔画戟壮陪都。抗战时期,曾是重庆历史上一个风云际会之点。随着国民政府西迁,它成了日本征服中国必欲攻下的战略目标。志书专门增录了1938年至1943年,在日寇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期间,陪都消防警察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于大小火场,各尽其能,各竭其力,英勇救护,粉碎了日军空投燃烧弹火灭陪都的阴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一支特殊救援队伍的光荣历史,反映了重庆陪都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消防事务全景。
百帧图照增史色。志书刊载图照200余幅,附文随图,图为文设,充分发挥了珍贵历史影象的著录意义。其中涉及抗战消防的历史图照系首次在国内公开。在张剑明政委“选取有价值的照片及文案资料用于《重庆消防志》”的批示下,秘书处与红岩革命纪念馆联系,委托红岩联线向台湾中央通讯社协议购买了十余张主题突出、成像清晰的民国老照片,优选录入志书,将一幅幅历经时光冲洗而不朽的抗战消防风云画卷存列于史。
开卷犹沾翰墨香。装帧设计是志书独立品格和历史气韵的外在形象。《重庆消防志》运用总队消防警营文化的空间设计元素,将其内化为提升志书的气质、节奏和表现力的形态载体。营区群雕史壁的多种归纳图形被塑造为志书各章的识别记号,渗透于文内、扉页、文字页、隔页中,增添了书籍古朴悠远的历史底蕴,读时书香扑面,明简意惠。
——著述鉴蓄尽捲收,难忘消防人物情
慧眼阅史的将军。总队政委张剑明将军在审阅完志书初稿后作出指示:《重庆消防志》不应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历史时期,要站在全国的高度去考虑,把在重庆发生的一些影响全国消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收录进去。史志办应继续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对清朝民国和抗战时期的陪都消防史进行补充完善。
重庆清代以前的消防要务记载甚少,几乎无从考证,清代渝城火政可说是重庆消防发展的源头。2012年9月,《重庆晨报》对《清代渝城(重庆)的火灾与火政》一书的介绍引起了张剑明政委的关注。为使志书完整展现重庆消防发展的历史脉络,追根溯源清代消防的发端,张政委亲自约见该书作者、清代火政史研究专家骆振宇先生,就重庆火政研究相关史实进行了深入垂询。骆振宇先生被将军有心传承重庆消防历史文化的执著信念所感动,接受了将军的盛情邀请,参与到志书编纂工作。通过与《重庆消防志》历史对接,双方将共同考证成熟的清代珍贵史料充实到历史沿革相关章节,使史实大要积淀厚重,志书意蕴古远悠弥。
重庆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是当时全国消防最典型的代表,在警察职能、机构沿革、消防实务等方面有其独到的历史特色和发展脉延。但由于现存的陪都消防资料极为稀少,史料的发现、摘取一度陷入困境。低徊之际,陈历军副总队长、李勇参谋长等领导多次莅临史志办亲自督导,问讯进度,了解情况,鼓励编纂人员多以尝试之心另辟蹊径、追踪史迹,全量扩充抗战史实。编纂人员在专访了三峡博物馆一位研究重庆大轰炸的专家后,经其指点,来到重庆市档案馆对民国时期档案进行专项调档查阅。经过筛选,资料搜寻重点锁定在以重庆市警察局、重庆防空司令部、陪都战时消防总队名义出台的公文类别上。当编纂人员检索到民国消防档案目录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可以预知这些从未被利用过的原始史料,对于维持清晰流畅叙事的史笔是多么重要,民国消防部分不再似断片残简或语焉不详!此外,编纂人员还对当时在重庆发行的《新华日报》、《国民公报》、《中央日报》等民国报刊文献进行搜集与取材,终将陪都消防警察奋不顾身、驰骋火窟、服务保障于后方之顽强精神与历史形象血肉毕陈于志书幅面。
用生命书写历史的老兵。重庆老消防何长水同志于2002年在《上海消防》发表了一篇题为《重庆消防的起始与发展》的文章,该文对重庆消防事业由清末到直辖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着全面和清晰的叙述,能与消防正史互补、互证,具有极高的史考价值,因而被收入志书附录。何长水同志1957年参加消防工作,曾任重庆消防支队材料室副主任、《重庆消防报》主编,1992年退休后,又返聘回总队从事文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消防事业。此文是何长水同志应《上海消防》编辑部邀请撰写的。当时,何长水同志正在病中,就在寄出稿件后的第10天,2002年11月17日,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何长水同志是重庆消防部队中若干无名英雄的一个缩影,是朴实无华的重庆消防官兵献身使命的真实写照。正是几代重庆消防人专心嚆矢的努力和至公无私的奉献,使得重庆消防精神得以薪火相传,重庆消防人的光荣与梦想得以承袭!
在历史沉淀里凝神的小兵。在有关重庆消防历史的所有著述、资料、手稿面前,编纂组同志们犹如枕着时光壁垒,听到了来自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重庆消防事业砥砺奋进、铿锵前行的声音,过去、现在、将来,无不构成重庆消防人的精神主流!唯有研究和珍惜这段继往开来、团结奋斗的消防史,才可能将其传承和发扬。纂书过程中,编纂人员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大跃进”、文革时期的数据、资料反映问题片面、缺乏客观性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多渠道采集、求证,披览史料,籍明真确,订正讹谬,回溯、重建了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保证了志书记录的真实与完整。从疏梅寒冬到春暖花开,从盛夏晴天到梧叶秋声,编纂组同志辛苦奔波,遍考群籍,昼夜不倦地秉笔直书,采录成文。一场场深入讨论、一次次认真推敲、一遍遍用心修改……三年时光,反复围绕史实编纂事宜展开讨论、几易修正,一路走来,志书逐步丰富、完善直至成熟。
《重庆消防志》(1949-2009)发行之日,正值党的十八大刚刚落下帷幕的历史时刻,60年探索向前的脚步驻足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回望过去,《重庆消防志》总结了重庆消防人经历了怎样的奋斗,重庆消防事业怎样得以沧桑巨变。展望未来,在《重庆消防志》的激励下,重庆消防官兵将深邃思考我们这支队伍如何继续跨越发展,如何赢得腾飞至达的前景。两江见证下的重庆消防,未来更可期待……